宁夏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鹏介绍,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深入,鸽子山发掘出了数个结构性火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彭菲认为,火塘的发现弥补了中国考古领域在距今10000年到4800年或8300年这一阶段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文化演化认识的缺失。
火塘是一种相对难以完整保存的遗迹,在存在用火行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相当一部分仅发现了用火相关遗存而不是完整的火塘,像鸽子山如此完整和大规模火塘的发现,在世界旧石器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鸽子山出现的结构性火塘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用火结构。而鸽子山出土的数万件烧石也是同期遗址中数量最多的,这更表明多种用火方式与熟食、熟水在这里已经成为古人类成熟的生存方略。
彭菲猜测:“远古先民在火塘边点火、烤肉、煮肉、御寒,甚至可能会把潮湿的地面烤得暖和一些去睡觉。”
在一些火塘旁,一排排疑似柱洞的遗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种疑似房屋建筑遗迹的柱洞与火塘的分布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古人类搭建棚子,在棚子的旁边建火塘,用以居住取暖。
鸽子山遗址考古发现的这些迹象都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适应环境能力增强,生存模式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