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单位和考古人员有不可推卸的学术责任,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及时编写和出版发掘报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考古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出版严重滞后,影响了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发布专项通知,对重要积压考古资料和报告的编制和出版进行监督,旨在3年内解决一批重要积压考古报告的出版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加大了对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出版的支持力度。每年,从当时总计1000万元的考古专项资金中拨款700多万元用于资助考古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出版。
2008年春节期间,当我参观苏白先生的家时,我报告了宣传考古报告的初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苏白先生在肯定国家文物局工作的同时,严肃地指出,有些考古报告质量不高,甚至有些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下令要重视考古发掘报告的质量。他强调,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公布是极其严肃的科学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公布数据,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
苏白早年创作的《白沙宋墓》开创了考古报告的编纂风格。白沙宋墓考古报告中增加了大量考证笔记。这篇课文相当于笔记。除了文中的注释,许多注释都是旁证,描述了作者的研究过程,并成为后来考古发掘报告的范本。 《白沙宋墓》虽已出版60多年,但仍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为了贯彻苏白先生的意见,有效解决考古报告的质量问题2008年4月,国家文物局举办了考古发掘报告编写高级研讨会。著名考古学家苏白先生、黄景略先生、张忠培先生、严文明先生和黄占岳先生应邀关注考古材料的准备和报告的出版质量。 参加培训的学员抓住了难得的机会,认真把握了教师教学的精髓,主动向教师咨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使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