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及币范、“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和运载银两的“木鞘”等;明代蜀、楚、荣、吉等藩王府的金封册、银封册、金宝、银印和铭刻万历、天启、崇祯等年号的五十两银锭等;此外还有戒指、耳环、发簪、手镯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各类兵器;金碗、金锁、金纽扣、金顶针,银碗、银勺、银筷子、银镜、银带扣,铜镜、铜绦钩、铜锁、铜钥匙,铁秤砣、铁篙杆等各类生活用具。出水文物时代明确,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北至河南、陕西,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云南,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等级较高,包含了诸多张献忠大西国及明代皇室文物。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等文物;2013年以来江口沉银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因遗址位于河道内,发掘时间必须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故本次发掘自2017年1月5日开始,至4月13日结束。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等文物;2013年以来江口沉银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因遗址位于河道内,发掘时间必须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故本次发掘自2017年1月5日开始,至4月13日结束。
江口沉银遗址的堆积为砂卵石夹细沙,黑褐色,厚3~6米,覆盖于红色砂岩构造的河床之上。砂岩河床由于长期被岷江流水侵蚀,形成多条大致南北向的冲刷槽。出水文物多分布于这类河床的冲刷槽内,少量夹杂在砂卵石堆积之中。
本次考古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探索和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考古调查方面,陆地调查与现代物探技术相结合,通过口碑调查与金属探测、磁法、电法等物探手段确定发掘区域。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开创性的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针对出水文物密集且体量较小的特点,在考古现场安装了大型筛选设备,对发掘出的所有砂石均进行了水洗和筛选,避免文物流失。在信息采集和记录方面,对遗址做了全面测绘并建立控制网,在发掘过程中应用R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通过延时摄影记录发掘过程,通过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方式复原遗址地貌及遗物保存状态。同时,搭建了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高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