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这场文物大迁徙中,文物不仅几乎无一损毁、遗失,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南迁的文物经历的枪林弹雨,赋予了故宫文物特殊的价值,它们是经历了烽火的,有不寻常的意义。”郑欣淼认为,在此过程中,全国很多人为了保护故宫文物而努力,他们对这批南迁的文物也有了特殊的感情。
2003年10月,在庆祝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举办的馆长论坛上,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提出了“故宫学”。2009年初,郑欣淼将探索故宫价值和“故宫学”内涵的21篇文章结集成《故宫与故宫学》出版。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院,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渔咡湾公园内。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3层小楼,入口处有一阕《贺新郎·在台北故宫怀文物南迁》,作者正是今年将满70周岁的郑欣淼。“往事堪回顾。叹陆沉,国之瑰宝,烽烟南渡。万里间关箱过万,黔洞川途秦树。说不尽,几多风雨……”在这阕词中,郑欣淼对故宫文物南迁给予了高度评价。
“故宫文物南迁,是我们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欣淼说,上战场杀敌赶走侵略者是抗战,保护故宫文物也是抗战。故宫文物南迁,不仅保护了我们的实体文化财产,这个保护过程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我提出了一个命题,什么是故宫?”郑欣淼说,有人说高大的宫殿是故宫,有人说故宫博物院是故宫,有人说里面的几百万件文物是故宫,“这些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准确。故宫学其实是一个体系,既有实物,也有文化。”
郑欣淼认为,故宫以前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没有很好的把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随便拿起一件瓷器,我们知道它是哪个年代的,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做出来的,却很难讲出它的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而故宫学,就是让这些文物‘活’起来。”在郑欣淼看来,不仅文物是宝贝,文物身上的故事也是宝贝,将它们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而不是进行碎片化的研究,是故宫学重视的一个方面,“故宫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加深对文物本身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这也有利于让社会各界来参与故宫历史文化研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作出更多贡献。
为加强对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专程前来为研究院揭牌,并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