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王亚荣表示,佛教将“佛、法、僧”视为三宝,经藏是“三宝”中“法宝”的物质形态。“大藏经”一语出于隋代。《大藏经》本来称为《经藏》《一切经》,是经、律、论“三藏”的总集。《大藏经》的编辑和刊刻是中国文化史和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佛教在中土传播、扩展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佛典的传布。经藏的结集、收藏以及目录的编撰,对于积累、总结、保存、研究佛教文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月21日,记者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获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在陕西省现藏古籍普查和《陕西现藏古籍总目》编纂期间,于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发现一部清朝初期刊刻、未见著录的佛教汉文《大藏经》。经专家实地考察和初步鉴定,此《大藏经》刻于清雍正五年(1727)之前,暂定名为《榆林藏》。
汉文《大藏经》是汉文佛教典籍的总集。现知第一部刻本《大藏经》为北宋开宝年间刊刻,被称为《开宝藏》。在目前已知存世的汉文《大藏经》20余种版本中,《榆林藏》并不在其中,是一部新发现的汉文《大藏经》刻本。因此,《榆林藏》在文献学及佛学研究方面均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在陕西省现藏古籍普查和《陕西现藏古籍总目》编纂期间,于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发现一部清朝初期刊刻、未见著录的佛教汉文《大藏经》。经专家实地考察和初步鉴定,此《大藏经》刻于清雍正五年(1727)之前,暂定名为《榆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