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分为“封邦建国”“汉阳诸姬”“曾侯遗风”三个部分。步入展厅,最先跃入眼帘的便是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青铜礼器。解说员介绍,鼎用来供奉牲肉,簋用来供奉食粮,是当时最重要的祭器。而鼎的数量彰显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两簋。
虽然曾侯乙编钟此次未能来长展出,但观众可看到距曾侯乙墓西侧约百米处的擂鼓墩二号墓中出土的另一套36件编钟。该套编钟形制相同、大小各异,最大一件通高96.7厘米,最小一件通高30厘米。其音色、音律皆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被称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此次特展由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与随州华夏博物馆承办,汇集了随州地区出土的两周时期曾、鄂等国的典型青铜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礼乐器、酒水器、兵器及车马器等,一级文物有109件。
据悉,此次特展将持续到10月8日。期间,长沙博物馆还将举办讲座《诸侯的礼乐——周王朝分封背后的故事》和《考古探秘——扑朔迷离的曾随之迷》,并邀请8-12岁的儿童一起体验青铜小课堂。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25日晚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包括九鼎八簋、曾侯乙编钟“姊妹钟”、扉棱提梁卣等在内的逾200件精美青铜器集中展出,让参观者感受到三千年前湖北随州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汉水流域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
随州地处汉东地区,自古称之“随枣走廊”,在先秦时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多批次、高规格的鄂国、曾国和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器,时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当属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其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铸造精美,气势磅礴,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此后,这里又有擂鼓墩二号墓、羊子山墓地、叶家山墓地等被发现,出土了一大批成组、高规格的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