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河南洛阳附近隋唐《佛僧经行图》碑刻均采用线刻的手法

发布时间:2017-12-02 人气:

  此碑刻像风化严重,参考隋唐时期的石刻佛教造像,从其拓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遥影。佛教艺术不仅在造像的技巧和风格上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前进,而且大大地丰富了其内容题材。佛教艺术受中国文化和自身发展影响,逐渐摆脱印度化造型痕迹,题材也由最初的造像活动扩展到僧侣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随着中国哲学和佛教的融合,法像更显世俗化、生活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

  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几乎在本土消亡。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文化领域最为活跃和中外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随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度大兴寺庙,翻经刻法,心持信众,开凿石窟,雕刻佛像,绘制壁画,及至隋唐时期发展至鼎盛,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隋唐时,佛教组织已自成体系, 佛教在民间广为普及,文人相互之间探讨义理,或在寺院苦读经书以应科举,或在空闲之余相邀游览佛寺建筑,观赏壁画雕塑,几乎成为唐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佛教文化的本土化进展,隋唐佛像艺术作风已渐变为纯中国式样,面貌柔和圆满,神情庄严而从容,衣褶也趋于写实,笔意豪壮,流丽而妥帖,使人见了有虔敬和亲切感。人物塑造已完全是隋唐时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写照。

  《佛僧经行图》石碑,发现于河南洛阳附近,规格为25 厘米×50 厘米×85厘米,碑三面刻有佛僧像,均采用线刻的手法。其中僧人身像略显清瘦, 比例匀称, 头面却浑圆饱满, 衣纹质感柔和轻薄; 僧人或一手略向前伸,一足略向前跨,步态轻盈,或合手回望,是为僧人经行修法。

  由此可见,这件隋唐《佛僧经行图》石刻所记载的应该是当时佛教文化盛况之下真实的、较早的历史和艺术档案,其鲜明的特色反映出了它所处时代佛教文化的面貌。

  根据考证,经行和坐禅都是佛教修持方法。坐禅为人所熟知,而经行却被人们所忽视。坐禅是在静中修定慧,经行是在动中修定慧,坐禅而欲睡眠时,经行为此防之,二者交替进行。从佛教经律中可以发现,早期经行和坐禅一样常见,甚至在修智慧时经行的修法更有胜于静坐之处。经行的场所在寺院内相对固定的地方或在寺院外闲静处, 基本方法是往返直行,益处是有助于健身和意定。经行作为一种重要的修持方法,很早就传到了中国。《无畏三藏禅要》就记载了唐朝时来自印度的僧人曾教导过经行习禅的具体方法。至今,佛教经行的修持方法在中国不同的佛教宗派之中仍然存续,但在主流的禅宗中却见不到了。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