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时有凸显,一些地方文物违法案件不时产生,表现为在旧城改造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历史文化遗存、破坏历史文化风貌、损毁文物建筑、盗掘地下文物等。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结果,全国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表示,由于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泛,受经济利益驱使,屡遭人为破坏,保护难度加大。
2016年河南省汝州市望嵩文化广场项目破坏汉墓群,2017年南京市和记洋行厂房及机房旧址未按修缮方案违法施工,2018年济南铁厂北路西延工程破坏大辛庄遗址……不禁让各界思考:如何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健全文物行政执法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提案中写到:相对于文物违法案件增多,文物行政执法力量则相对薄弱,设区市、县文物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健全,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日常巡查与执法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潇林认为,加快建立国家文物安全督察机制,强化省级文物部门督察巡察职责,切实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加强省市县文博事业单位建设,提升文博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弥补文物行政机构弱化带来的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马潇林说。
贺云翱委员也建议,在原有文物行政执法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将文物安全执法体系延伸到基层,逐步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
他还提到,建议尽快推动各级政府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文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文物保护责任机制,“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内容。
另外,新技术手段在全国文物部门的应用却十分尴尬。比如,目前仅有江苏、浙江、山东利用“互联网+监管”实施文物违法信息监控,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
“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广、信息量大且能实时动态更新的特点。”张自成委员建议,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性监测全面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这些新技术手段既能大大提升文物监管能力,有效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可以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价格便宜的黄金探测仪器|真实好用的探测仪器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