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新发现的遗址——黄清河营盘,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黄清村南6公里处黄清河右岸的草原上。该遗址从北向南约1.74公里的范围内呈一字型纵向分布着10座形制相同的遗迹。这10座遗迹均系平地掘壕而成,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边长70—80米,壕沟口宽4-5米、深0.5-0.8米,门道在南,其外有曲尺形壕沟如瓮城。目前该遗址尚未发现任何遗物,遗址年代、性质难以确定。
此外,本年度考古调查共考察盐场9处,除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哈江盐池外,其余8处均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境内。当地地下卤水资源储量丰富,盛产红盐,制盐工艺原始、简单,产品主要销往西藏昌都、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边远藏区。
论坛与会专家认为,考古工作重在揭示遗址的文化内涵并解释其文化价值,考古学家对于遗址的认识依赖于其全部考古学文化遗存堆积,揭露和研究这些堆积的性质、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才可以重建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也是世界遗产价值凝练的基础。
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获悉,2018年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斐然,共调查135处历史时期遗存,其中新发现15处遗址。
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介绍,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青海省共登记各类历史文化遗存64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8处。这些文化遗产都彰显着青海地区特有的文化风貌。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分布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据了解,此次考古调查由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2018年6月至11月联合开展。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查队采用全覆盖地面踏查的方式,以丝路南亚廊道沿线遗存普查资料为线索,调查范围涉及青海省五州十六县。
“此次调查成果从遗迹分类来看包括城址、烽燧、岩画、古道、古民居等,主要是争取摸清其分布状况及年代特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杜玮说。
据了解,“南亚廊道”自古以来是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南亚诸国的重要通道,本次考古调查也旨在配合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活动,为其提供学术支撑。
专业黄金探测器|识别效果好的探测仪器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