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孟加拉国文献记载,毗诃罗普尔是旃陀罗王朝(公元900~1050年)、跋摩王朝(公元1080~1150年)和犀那王朝(公元1095~1223年)的三朝古都。在孟加拉国出土的旃陀罗时期的铜石碑铭中,也屡屡提及这一地名。长期以来,这一带经常出土佛教石雕、砖雕、陶器、木船、铜币、铭刻文字等珍贵文物,成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的收藏品。
毗诃罗普尔这个名字在西藏具有的神圣地位,藏文史料记载,阿底峡(982~1054)诞生于古印度东部邦伽罗国萨霍尔王室。那措·崔臣杰瓦(1011~1064)在对阿底峡的颂词中说到:“东方萨霍尔(zahor) 殊胜地, 坐落一座大城镇,名叫毗扎玛普热(Vikramapar, 威德城),城中便是大王殿,宫殿辉煌宽又广,人称金色胜幢宫。” 法尊法师译《阿底峡尊者传》中说:“中天竺金刚座之东方,有国曰伽邦罗。国内大都,曰萨诃啰,有二十七亿户。城中王宫,平洁高广,有无量金幢宜饰,故名金幢宫,受用圆满可见一斑耳。”
宗教中心位于城址的中部偏西南,地势稍高,拉库罗普尔(Raghurampur)遗址经过小规模的发掘,显示为四周僧舍环绕的大型佛教中心,周围还有多个单体建筑,共同构成庞大的佛教建筑群。
金刚瑜伽(Bairajogini)村相传为阿底峡的出生地,位于拉库罗普尔遗址南1公里,许多石雕像都发现于这一带。金刚瑜伽村西北的八思帕拉(Basupara)遗址分布在一个高出周围低地约2米的不规则台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遗址北部和西部有宽约5米的壕沟,在遗址旁的池塘底曾清理出木船残骸和雕刻木柱等遗物,这次还发现大量石质的建筑构件,如柱础石、须弥座、门枕石等,为挖掘池塘时取出弃置于其旁形成的。这些石制品包括初加工产品、断块副产品等,显示了整个生产加工的流程,据此判断,此处可能为一个石质建筑材料的制作工场。
然而,相关的城址考古基本没有开展,诸多学术问题悬而不决,有鉴于此,2018年12月~2019年1月,中孟考古团队在城市考古理念指导下,开展了系统性的城址考古调查,采用走访当地村民、观察断剖面、踏勘并采集遗物等传统方法,所有地点均详细记录地理坐标、相关地层、遗物和可能年代等主要情况。探明了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范围、城内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布局等情况,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初步认定,城址的北界为拖莱索里(Dhaleshwari)河,西界为莫喀第(Mirkadim)人工运河,运河在西南角拐成直角,折向东流,南界这段运河称为马库哈第(Makuhati)河,两条运河均宽约10米,呈直角相交,显然为人工开挖的性质。马库哈第运河之南十来公里处,有恒河(Padma)从自西向东蜿蜒而过。马库哈第运河往东也有一条呈近直角折向北的运河存在,但由于处于梅克纳(Meghna)河的低洼地带,河流改道留下的多条河道,使得东界的情况并不清晰。位于蒙希甘杰县城的艾杰克帕(Idrakpur)堡垒是莫卧尔时期的城堡,几十年前还紧濒宽阔的河流,这条湮没的河道很可能为城址的东界。因此,现今的蒙希甘杰县城也应在古城的范围之内,古今城市存在一定的重叠。以上这些河流和人工运河构成古城的四面边界,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城址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目前,河道内侧未发现地面隆起,推测当初并没有沿河的城墙,这与孟加拉国拉杰沙希县的巴哈布尔(Pahadpur)和库米拉县的拉尔迈-迈纳马蒂(Laimai-Mainamati)两处中世纪城址的情形是一致的。
能够区分出金银铜铁的探测仪|金属探测器价格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