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第二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正式开幕。此次文化节内容包括马家窑学术论坛、马家窑文化小镇精品展览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等地现场观摩、中学生考古体验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了马家窑文化,积极推进对马家窑遗址的理解、保护和利用。
“考古从刮面开始,作为考古人做好考古工作的重要技能,刮面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刮面来判断遗迹现象的种类,其质量直观地影响了我们的观察。”辅导员西北师范大学田汉一边介绍手铲的特征、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要领,一边在实际操作中这样说。他不断纠正同学们刮面中存在的姿势、方法等问题,并进一步说明手铲在刮面、刮壁、清理遗迹边缘这三方面的作用。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专注,求知欲十分旺盛。“为什么要刮面?刮面有什么用途?”“刮面为我们提供土质土色的证据,通过它来判断遗迹现象存在与否以及地层之间的变化,我想这是一种对于考古学的预判。”“墓葬中怎样区分直肢葬、屈肢葬?又怎么看出火烧痕迹呢?”“判断这些问题主要看当时在墓葬中清理出来的人骨的摆放姿势。”“火烧痕迹可以通过遗迹表面是否有红烧土以及碳粒等痕迹来判断。”“手铲是找灰坑的边,那么灰坑又有什么用途?”“灰坑是考古学中非常常见又重要的遗迹,它相当于古人的垃圾坑,却能为我们提供很多的信息。”同学们通过辅导员的讲述逐渐加深了对考古活动的理解。
中学生考古体验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学生是考古的新生力量,为弘扬本地文化,加深中学生对考古的理解、填补中学生对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认知上的空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甘肃省临洮县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策划,来自临洮衙下中学的41位八年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崔继祖、宁小成老师带队。活动地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正在发掘的寺洼遗址。
“考古钻探是田野考古发掘中重要的环节,通过钻探可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遗址发掘,通过钻探了解地下的文化层以及人类活动的遗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在的寺洼遗址今年就从这一步开始。”辅导员西北师范大学郭永良这样对同学们说。他通过对探铲各部分的组成名称、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分辨土质土色与人类活动遗迹来对同学们进行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十分热情,充满了对该环节的好奇。“很硬的土为什么能用探铲打上来?”“因为探铲的特殊构造可以无视土的硬度钻到地层深处,揭示底下的地层。”“探铲够不到深处怎么办?”“探铲里的土无法取出怎么办?”辅导员对此一一作了示范。大多数的同学们认为钻探这个环节既好玩又费力,但是对于地层的关系以及土质、土色的分辨并不能简单理解。但是他们通过这次考古活动第一次发现考古还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而且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希望他们在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像我一样对这个工作的热爱。”辅导员最后说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郭志委博士首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遗址发掘现场,近距离观察考古工地与出土文物,了解考古队工作流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乔玉简单介绍了寺洼文化的特征、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组织此次公共考古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的付文新及在寺洼遗址实习的学生作为特邀辅导员和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学生分为五组,在五位辅导员的带领下从考古钻探、刮面、陶片分类、器物绘图、拼图五个方面体验考古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考古学者的艰辛,同时感受临洮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费舍尔便捷式探测器|进口黄金虫探测器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