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同姓的诸侯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的发掘得以确认。通过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确认了遗址城址区、一般居址区和墓葬区等,明确了聚落布局。在遗址东区中部位置的城址区属重要建筑所在,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城址区外围为一般居址区和墓葬区。
刘家洼遗址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个案,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诸侯国的存灭情况、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的变迁、人群的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绝佳的资料。
墓葬区发现墓地4处墓葬15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遗物。值得一提的是,刘家洼遗址“中”字形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竖穴土坑大墓为五镈九钮,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铙(钲)、陶埙等,是目前所知反映春秋早期最高级别乐悬制度的墓葬,为周代礼乐制度及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M2所出的三栏木床将中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大墓出土的金首权杖、青铜鍑、铁矛等,部分中、小型墓所出螺旋状金耳环、金手镯等饰物,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特色。通过对出土遗物的形制、纹饰等分析,推断遗址的时代属春秋早期。在此基础上对遗址内的城址遗迹、手工业遗存以及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礼器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组合形式,“芮公”、“芮太子”等青铜器铭文进行综合分析,推断这里当为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点评:刘家洼遗址两年来的成果十分巨大。他对该遗址从聚落考古角度进行田野考古发掘的理念进行了肯定,指出其对两周时期的考古工作具有典范意义。通过梁带村芮国墓地和刘家洼墓地考古发现相结合,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中期诸侯国的发展演进提供了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为重构芮国的历史序列以及研究两周社会提供了非常典型的资料。从铜鍑、漆器等出土遗物能明显看到多元文化的融合,为理解该地区复杂的政治局面、与其他民族的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材料。他表示大遗址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进一步对建筑、城址、居民区等进行调查,并从研究上不断深化,从而对遗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