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红色故都”美誉的江西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万里长征从这里起步,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苏区精神从这里诞生。赣南大地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保存和遗留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
紧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机遇,赣州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从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再到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联动推进,赣州积累了不少经验做法。
9月中旬,全国人大机关2018年新录用工作人员初任培训班在瑞金干部学院举办。“二苏大”前重温入党誓词、红井边上饮水思源、信念树下听红军故事……学员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瑞金干部学院平均每周有近600名全国各地学员前来培训。学院坐落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中直工委、统战部等旧址群中,选址的初衷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提升教学实效。
面对存量丰富的革命文物,赣州不仅着眼于简单的保护,还将其看作独特的文化资源来对待,着力发挥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革命遗址为依托,赣州建立了105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布展水平,这些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在红色文化熏陶中成长的赣南儿女,文化自觉和党性意识不断强化。
“当年陈毅同志就住在阁楼上面,我们住楼下。敌人来搜查,母亲就想办法给他报信……”大余县池江镇陈毅同志旧居内,83岁的老党员刘士华颤巍巍地比划着,把红色往事讲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听。因母亲临终前的一句交代,刘士华退休后23年如一日地清扫、守护着旧居,义务讲解红色故事。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干部、村民、志愿者加入他的行列。
以革命遗址为背景、革命历史人文和事件为题材,赣州精心推出一批富有苏区特色的文化精品,通过书籍、舞台、荧屏及文化活动对外推介。取材真实苏区故事的红色电影《八子参军》目前正在市内采景,年底前将正式开拍。
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10月7日,来自北京、河北、江西等地的名家采风学习团齐聚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在此建立6个创作研究基地,并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基因传承”论坛。
“从最初只有一把斧头、一把铁锤的修械小组,发展成为我党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兵工厂,其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是一座供学者、作家、艺术家研究和创作挖掘的宝藏。”国家一级作家孙晶岩说,她要把对红军的敬佩、对老区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文物的感受用笔写出来,把“红色故都”的荣光展现、传播出去。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田古陂打胜仗。”陆定一诗中提到的新田之仗,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第一仗,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就是此仗所在地。
在百石村穿行,红色印记依然鲜明:草木葱茏的围栋山下,蜿蜒着长征途中最长、最完整的战壕;林立的农家新楼间,几排曾为红军营房的老房子保存完好,红军用过的物品被村民当作传家宝保护起来。
赣州红色家底深厚,拥有革命遗址1080处、馆藏文物45366件。今年7月,国家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而在赣州,这一工作已经率先迈出。2012年至2017年,赣南苏区革命遗址群修缮利用等多项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争取补助资金近4亿元,保护维修项目240个,所涉项目和资金均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由于革命遗址点多面广、地方财力有限,很长一段时间,赣州革命文物保护的重心是各级文保单位。南方气候潮湿、遗址又多为土木结构,使得不少遗址损毁严重,有的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
2012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抢抓这一机遇,赣州对全市革命旧址旧居深入摸查,遴选出353处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又便于呈现、集中连片的革命旧居旧址,及时参与编制完成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2014—2016年)。
这个规划为赣州革命文物保护提供了总体原则、路径措施等方面的指导,也给予了经费上的支持。全市各地的大批革命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重要文物险情基本排除。
于都,全县357个村普查、挖掘红色标语1000多条,采取就地保护和揭取保存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进行登记、挂牌保护。
瑞金,认护文物在全社会蔚成风气,全国首倡的“认护文物”和“寻根问祖”活动,既提高了保护共识,又开辟了保护资金筹措新路。
本着修旧如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经受住了几场特大暴雨的袭击和严重洪灾的考验。这些工程被国家文物局作为样板工程进行推介。目前,赣州正着手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革命遗址保护,并明确了五大红色文物资源片区,有序展开资源调查、项目申报等工作。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