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村民在村南侧挖水塘(玉石塘)时发现较多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使得该遗址为学界所了解。1991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9月至12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016年发掘区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遗址东北部,发掘面积250平方米,西区位于“玉石塘”的东侧和南侧,发掘面积250平方米。2017~2018年度发掘区仍分两区,东区位于2016年度东区西侧,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北区位于遗址西部偏北,发掘面积330平方米。三年度总发掘面积130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显示,该遗址文化堆积从大汶口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中期,之后有少量周代、汉代遗存。大汶口文化中期时,遗址西部为居住区,东部为墓葬区。大汶口文化晚期时,遗址西部主体是居住区,有少量墓葬,东部有少量墓葬。到了龙山文化时期,整个聚落向东北部推进。
东区为一处有着统一规划的公共墓地,该墓地位于一土台上,高于周边0.5~1.5米。发掘揭露了该土台的西半部,已清理墓葬53座,均成排分布,少有打破关系。均为竖穴土坑墓,个别有二层台,头向绝大部分为东稍偏南,仅有两座为北向。人骨保存较差,多为单人葬(37座),少数为二人葬(10座)、三人葬(5座)、七人葬(1座),葬具大多无存,仅一座有木棺碳化痕。随葬品多寡不一,多在5~30余件不等,最多的七人葬随葬品多达110余件。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组合以鼎、豆、壶、罐为主,另有杯、盆、背壶、尊、鬶、盉、钵、纺轮等。代表性器物有泥质黑陶瓦形足折腹盆形鼎、夹砂红陶壶形鼎、夹砂红陶折腹盂形鼎、高圈足镂孔豆、盂形器、背壶、鸭形实足鬶、盉、双鼻壶、圈足尊、盅、长筒形器等。玉器均为小型饰品,有玉璜、小玉环、小玉璧、玉坠、玉珠、玉管、三联璧、牙璧、绿松石坠等,主要位于人骨的头颈部。石器有石锛、石凿、石斧、石钺、砺石、石环等,其中一座墓葬人骨右下臂上套有2件石环。
墓地上部有少量大汶口末期至龙山早期的房址、灰坑和墓葬,墓葬保存较差,无人骨,仅有个别陶鼎、罐等。土台墓地边缘斜坡处为龙山早中期的地层堆积,出土有鸟首形鼎足等。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乡尠沟行政村金寨自然村周边,向南延伸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草厂村,西北距萧县30千米,东北距徐州35千米。遗址坐落于皖东北丘陵之中的山前平原,西、南、东三面环山,西、北、东南临小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主体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另有少量周代、汉代遗存。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