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阳县柳沟西南遗址看到,3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被分成6个探方进行发掘。负责该遗址发掘的执行领队邢琪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是为配合董梁高速宁阳至梁山段的施工进行的,从6月28日到8月5日,遗址的田野发掘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将进行考古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邢琪说,这次发掘虽然很遗憾没有发现瓷窑遗址,但发现了隋代的水井、瓷土、灰沟等遗迹,尤为难得的是,发现了总量达12000多件窑具和瓷器残件,“其中出土窑具约1万件,包括窑壁、支柱、垫圈和支钉。可复原瓷器100多件,可作为标本的瓷器1000多件。而且瓷器器形非常丰富,主要有碗、杯、盘、罐、壶等。大部分都是日用品,也有少量精品。"
邢琪表示,虽然这些瓷器都是被当作残次品扔在灰沟里,但它们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瓷器残片和大量的窑具涵盖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据此我们可以真实复原隋代瓷窑的生产过程和烧造工艺,“通过出土文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处的瓷窑作坊,使用的是叠式裸烧工艺,先是在窑内立起支柱,为了让支柱稳定,支柱底部呈喇叭形,支柱上有垫圈,垫圈上放瓷胚,瓷胚是一个个摞起来的,为了避免它们在烧制的过程中粘到一起,所以会在每一个之间放一个支钉。”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奔赴分别位于宁阳、东平的3处考古发掘现场,探寻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宁阳县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发掘成果最为丰硕,出土包括支钉、窑壁、支柱、垫圈在内的窑具约1万件,可复原瓷器100多件,可作为标本的瓷器1000多件。作为山东地区近30年来唯一一次科学系统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完整呈现了隋代瓷窑的烧制技术和生产方法。
有些支钉依然固定在瓷碗内底。由于烧窑时用了支钉,所以烧成之后,瓷器内底往往会有支钉留下的痕迹,而且由于是裸烧,瓷胚容易受热不均,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根据出土文物推测,邢琪认为当时瓷窑的“烧坏率”应该在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中的窑壁则由瓷土做成的砖垒成,砖面略有弧度,可以推测当时的瓷窑应该是圆形的。
另外,出土的窑柱上还刻有文字,邢琪认为这对研究当时瓷器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有很大价值,“窑柱上的字很可能是负责工匠的名字或者做的记号,如果烧坏了工匠可能就得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还发现了两个匣钵残件。匣钵是烧窑时用来盛放瓷胚的窑具,与叠式裸烧相比,使用匣钵能让瓷器与火焰隔离,受热更加均匀,“相当于烤”,一般都是用来烧造精品瓷器的。
邢琪表示,此次发掘的支钉就达5000多枚,说明此处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瓷器作坊,“这是山东地区30年来唯一一次科学系统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对研究当时山东乃至全国的瓷器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出土的众多窑具、瓷器也将为周边其他隋代墓葬、遗址的发掘提供器物标尺。”
进口黄金探测器|专业金银探测器|金属探测器价格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