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桑城遗址位今蒙城县城关镇北20公里的坛城镇山麓,北淝河北岸。原为汉魏晋及南朝宋的山桑县治所。南北朝时期,曾为侨置的郡,县治所。因此,城原以政区治所为名。
其中,"山桑"一名据《十三州记》说是因城主山生于邑中,其亭有桑而名,说明此处原为蚕桑的生产地区。南朝刘宋太尉檀道济在与北魏争夺淮北失地战中屡获全胜,,因军粮不济,困守于山桑城,采取"唱筹量沙"的办法。智退魏兵,,乘机逃脱困境.。这件发生在元嘉八年(431年)的战史奇事《通鉴纪事本末 宋文图恢复》中记载甚详.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对废邑改称檀公城,故《太平寰宇记》称:"宋将檀道济为征西将军居此,因号檀公城,"简称檀城,后讹为坛城,建镇前习称坛城集,兼坛城区驻地。1992年春,撤区并乡,改建坛城镇,现易名檀城镇。坛城建城历史久远。据南朝宋罗泌《路史》载,盘庚帝自奄迁于北冢即此,镇中北冢山缘此。西汉为山桑侯国都和县治后,易北冢为山桑.南朝废山桑县后,易名檀公城,后讹为坛城,又有坛城山名。镇内现有小山,虎山,北冢3座孤立小山由西向东排列,并有黑龙潭,凤凰台,上下寺,仙人桥,饮马坑,八砖井,卧龙岗,量沙台8个景点,使小镇十分美丽。自北冢山筑三道城垣,纵横各7公里,至今内城外廓仍依稀可辨,即当年山桑故城。
涡阳县曹市镇集北,是一条笔直的乡村柏油路,沿路附近随处可见成片的庄稼地,其中一片地势较高的田地里,枝叶枯黄的豆秧上结满豆荚。庄稼地的四周围着一圈土路,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四边形,一排排挂着玉米的绿色玉米秸秆交错其间。裸露的土壤是红色的,传说中光武帝刘秀燃起的那场大火穿越千年,仿佛还残留着昔日的温度。
“白露”一过,天气渐凉。一阵秋风过后,无数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干上滑落,轻轻地躺在红色的土壤上,叶面上晶莹的露珠慢慢渗入土壤,滋润着地面下被历史封存的城池。据考证,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山桑城”故址。
专业金属探测器价格|黄金探测器|金银探测器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