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以来,在同心县深山里一块约40亩的山地上,上万人次在此挖宝,一些人挖出数量不少的唐、宋、西夏等时期的古钱币,探宝、挖宝、贩宝等活动随之上演。
同心县下马关镇,传说中北宋名将杨六郎北上抗辽下马于此。10月18日下午,记者驱车从该镇出发,翻越海拔1670米的高山,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蜿蜒行驶了十几公里,终于到达目的地——同心县田老庄乡锁家岔村一队。
这是一个群山怀抱、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民居比较密集,但大多数房屋已是残垣断壁,村里见不到一个人。穿过小路来到村后,一座气势恢宏、规模较大的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寺后约300米处,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小路上,车内几名男子密切注视着车外的动静。见有人来,车上下来一名20多岁的男子,默默地观察着记者的活动。小轿车旁是一块山坡地,地里密布大小不等的坑,较小的有20厘米左右深,大一点的直径有一两米,深度有两三米左右,坑内有明显被挖松的新土,两名年轻男子在地里徘徊。正当记者观察土坑时,数百米外的山顶上忽然间冒出许多身影,向这个方向观望。
“听说这里挖出了宝?”记者与地里的两名年轻男子攀谈起来。“多得很!今年9月份,王家古窑子的白家兄弟几个拿着‘探宝仪’过来挖了些,用车拉着回了,他们这几年买了好几种‘探宝仪’到处探宝,挖得多。他们告诉记者,锁家岔挖出“麻钱子”的消息传开后,本村和周边群众都来“挖宝”,女人娃娃都来了,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是什么宝?”“麻钱子吗!唐代、宋代、西夏的都有,宋代的最多。”“你们挖到了吗?”“我捡了些,但都不值钱。”“今天挖到了吗?”“没,我们没有探宝器,他们叫金属探测仪,不探测光乱挖那是白浪费时间。”“挖这些不怕政府追究吗?”“王家古窑子几个人都被法办了!但我们没有挖到东西。”天色渐黑,记者看到,远处山顶的观望者开始生火取暖。
据了解,锁家岔村一队位于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干旱山区,全队约有500人,以种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为主。此处大规模的挖宝活动始于今年9月,而人们最早发现这块地有宝,则是3年前的事。当时,是在锁岔村一队锁成玉的耕地发现宝贝的。村民锁成玉向记者讲述了当时发现铜币的经过:2009年夏天,一场大雨冲塌了他家耕地边的沟嘴子,冲出来一个瓦罐,掉落沟里破碎后散落了许多铜钱。本地一放羊人傍晚回家路过此处,用袋子背走了这些铜钱。到了今年,十里八乡甚至从外省闻讯而来的人,组成了庞大的挖宝队伍,长时间聚集此地挖宝。
既然3年前就已发现铜钱,为何今年人们才开始大规模挖宝。锁成玉说,锁家岔村一队村民世代居于此地,今年夏季,政府组织移民搬迁,一队村民整体搬迁到了距下马关镇8公里处的平原。锁家岔村一队旧址,除了几个看守清真大寺的人和看羊的人之外,全村已是人去房空。“没搬之前,外面的人也不敢闯进村在我们的耕地里乱挖。搬走之后,村里没人了,他们就放心大胆地来挖了。”常年在外打工的锁成玉近日才回来,他在地边搭了座简易帐篷守地。“我不愿意让他们挖,东西是国家的,但这些人只要看见有人拿着铁锹来挖,呼啦一下子全出来了,把地挖得不成样子,我明年咋种粮食呢!”在锁家岔村三队一锁姓人家,记者见到了他们捡到的铜钱,上面还有“政和通宝”、“太平通宝”、“崇宁通宝”等字样,还看到了另一家币面是西夏文的铜钱。“这个西夏铜钱值一万多块钱!”这家人介绍。
同心县下马关镇,传说中北宋名将杨六郎北上抗辽下马于此。10月18日下午,记者驱车从该镇出发,翻越海拔1670米的高山,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蜿蜒行驶了十几公里,终于到达目的地——同心县田老庄乡锁家岔村一队。
这是一个群山怀抱、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民居比较密集,但大多数房屋已是残垣断壁,村里见不到一个人。穿过小路来到村后,一座气势恢宏、规模较大的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寺后约300米处,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小路上,车内几名男子密切注视着车外的动静。见有人来,车上下来一名20多岁的男子,默默地观察着记者的活动。小轿车旁是一块山坡地,地里密布大小不等的坑,较小的有20厘米左右深,大一点的直径有一两米,深度有两三米左右,坑内有明显被挖松的新土,两名年轻男子在地里徘徊。正当记者观察土坑时,数百米外的山顶上忽然间冒出许多身影,向这个方向观望。
“听说这里挖出了宝?”记者与地里的两名年轻男子攀谈起来。“多得很!今年9月份,王家古窑子的白家兄弟几个拿着‘探宝仪’过来挖了些,用车拉着回了,他们这几年买了好几种‘探宝仪’到处探宝,挖得多。他们告诉记者,锁家岔挖出“麻钱子”的消息传开后,本村和周边群众都来“挖宝”,女人娃娃都来了,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是什么宝?”“麻钱子吗!唐代、宋代、西夏的都有,宋代的最多。”“你们挖到了吗?”“我捡了些,但都不值钱。”“今天挖到了吗?”“没,我们没有探宝器,他们叫金属探测仪,不探测光乱挖那是白浪费时间。”“挖这些不怕政府追究吗?”“王家古窑子几个人都被法办了!但我们没有挖到东西。”天色渐黑,记者看到,远处山顶的观望者开始生火取暖。
据了解,锁家岔村一队位于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干旱山区,全队约有500人,以种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为主。此处大规模的挖宝活动始于今年9月,而人们最早发现这块地有宝,则是3年前的事。当时,是在锁岔村一队锁成玉的耕地发现宝贝的。村民锁成玉向记者讲述了当时发现铜币的经过:2009年夏天,一场大雨冲塌了他家耕地边的沟嘴子,冲出来一个瓦罐,掉落沟里破碎后散落了许多铜钱。本地一放羊人傍晚回家路过此处,用袋子背走了这些铜钱。到了今年,十里八乡甚至从外省闻讯而来的人,组成了庞大的挖宝队伍,长时间聚集此地挖宝。
既然3年前就已发现铜钱,为何今年人们才开始大规模挖宝。锁成玉说,锁家岔村一队村民世代居于此地,今年夏季,政府组织移民搬迁,一队村民整体搬迁到了距下马关镇8公里处的平原。锁家岔村一队旧址,除了几个看守清真大寺的人和看羊的人之外,全村已是人去房空。“没搬之前,外面的人也不敢闯进村在我们的耕地里乱挖。搬走之后,村里没人了,他们就放心大胆地来挖了。”常年在外打工的锁成玉近日才回来,他在地边搭了座简易帐篷守地。“我不愿意让他们挖,东西是国家的,但这些人只要看见有人拿着铁锹来挖,呼啦一下子全出来了,把地挖得不成样子,我明年咋种粮食呢!”在锁家岔村三队一锁姓人家,记者见到了他们捡到的铜钱,上面还有“政和通宝”、“太平通宝”、“崇宁通宝”等字样,还看到了另一家币面是西夏文的铜钱。“这个西夏铜钱值一万多块钱!”这家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