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发现辽祖陵陵园

发布时间:2018-09-09 人气:

  辽祖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东南有奉陵邑祖州城,始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毁于金兵侵占辽祖陵陵园的天庆十年(公元ll20年),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
  “黑龙门”应有东、中、西三个门道,现存东、中两个门道,保存较好。门道均采用梁架木结构,东西两侧下铺有石地栿,其上置木地栿,木地栿上有卯口,上插13或14根排叉柱。这种门道基础结构为中原汉唐宋诸朝所不见,独具特色。门道中部有保存完好的将军石和门砧石,原来应设双扇版门。门道内中部略高,两端略低。门道内地面残存烧毁的木质建筑构件和铁门钉、铁铺首衔环等。
  “黑龙门”保存较为完整,城门主体应为一门三道建筑,即两个墩台分隔出三门道;城门两侧连有石头包砌的夯土陵墙,东端陵墙内侧(北面)有慢道;门道、墩台和陵墙上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建筑。“黑龙门”南侧呈“一”字形,仅东墙最东端沿自然山体地势略向北内收;北侧则呈“凹”字形,城门部分窄于两侧陵墙。西陵墙南北宽达24米,而墩台南北仅宽l8.3米。
  城门墩台和两侧陵墙的南面和北面,都是用规整的石块砌筑,局部现存高达2米多,保存较好。东侧墩台和东侧陵墙的顶部,都发现有覆盆式石柱础和砖瓦残块,表明当时上面都应有木构城楼建筑。从原地面的残木构件和大量灰烬推定,原来祖陵陵门上高大的木构建筑毁于大火。
  四号建筑基址位于一号陪葬墓的东南位。基址西部和中部利用平缓的自然山脊为基础,东南和东北等局部为砂石垫土与青砖分层铺筑。东、南、北面均有包砖。基址台基平面呈近方形,东西进深24.7米,南北面阔23米。建筑座西朝东,每面原有6个覆盆式柱础石(共20个)。主体建筑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地面铺方砖。
  城门两侧均筑有高大的陵墙,内为夯土和石块,南北两侧均有包石。西墙顶已破坏,基础宽约24米,东墙北侧与自然山体相连。东陵墙北侧,沿东门道东壁延长线有慢道起点,折回沿东山坡地通往东陵墙上,慢道地面铺长方形砖。东陵墙上尚存房址基础,残存有石柱础、铺地砖、砖墙等。根据柱网结构,可知这是一个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建筑,开间宽度不一。东侧墙根有木地栿残迹,推测建筑地面可能原铺木地板或其他材料。建筑外东北端有1米宽土坯墙与东侧山体相连,用来封堵陵门豁口。
  自2007年开始,考古队对辽祖陵进行了持续发掘,2010年7~10月,发掘了黑龙门址(即一号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新收获。
  辽祖陵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向,有一个狭窄通道,筑有一个陵门,我们称为一号门址。《辽史-地理志》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日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日黑龙。”由此可定一号门址即《辽史》所载之“黑龙门”。
  “黑龙门”发现两个墩台(或称隔墙)。城门墩台主体为夯土,周边有填心杂土和石块,表面内收,下部为包石,上部为包砖。东墩台保存较好,整体为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18.3米,东西宽13.1(南)~14.1(北)米,南侧通高达7.58米,顶部地面尚存一个覆盆式石柱础,可以推知城门上面原来应有高大的城楼建筑;西墩台破坏严重,残存高4.26米。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