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汝窑是北宋末期的御用官窑之一

发布时间:2018-01-15 人气:

 几乎所有汝瓷皆有不同程度的开片,纹路纵横交错遂被视为汝釉特征。在汝窑出现之初,人们认为开片是一种缺陷。到了20世纪,行内人都偏向厚密、有层次、亮泽的釉面,其实这关乎个人喜好,并无优劣之分。因为烧制汝窑困难重重,釉面开片纹乃出窑冷却时釉与胎身的收缩速度不同所致,起因偶然,然要烧成如同天然宝石结晶般闪烁迷人之冰裂釉色,却仍需天时地利,非人为可控制。顺应自然,应合中国文人之德。

  观传世汝窑名录可知,汝瓷从颜色到器形皆十分内敛,朴而实绮。不论是风格还是技术,至今仍是工匠们的灵感源泉。汝窑艺匠勤志,为求完美,圈足裹釉,于窑具上平衡泥坯,以小挣钉支撑。挣钉支烧并非汝窑首创,其他窑口早有采用,但唯有汝窑为求器底雅观工整,匠人致力改良支烧技术。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亦逐渐成为汝窑特征之一。明人重汝,称汝窑底部支钉痕为“芝麻粒”,首见于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初刊。如又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北宋汝窑青瓷盘,为清宫旧藏,底部留有五枚支烧痕迹,并刻意篆体“甲”字,是北宋时的标记,说明此器在做成时已属于精品。故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底部刻御制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汝窑与其他瓷器不同,其瓷器经高温窑烧,偶然自来之晶亮冰裂,晶莹澄澈,至于凝脂素色无纹者,更是旷世之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汝窑水仙盆,霜色均匀,淡素无纹,为清宫旧藏,是传世唯一不开片的汝窑。1935年此器在伦敦展出,被大维德爵士认为是后世仿品,原因是此器之釉色均匀,无开片,难以相信此乃宋时之物,而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雍正活计清档列出之31件汝瓷中,仅一件圆洗无冰裂纹。

  汝窑工艺难度高,烧制年代短,所以留下的传世品也就特别稀少,在南宋时就十分难得了。绍兴二十一年(1511),宋高宗得重臣张俊奉进16件汝窑,被当成是一时盛事。到了清朝,乾隆帝对汝窑欣赏不已,赋诗咏赞,并且命宫中匠人镌文于器,致使汝窑名气更胜从前。

  中国陶瓷史中,曾有多位学者清点存世汝窑数目。现今全球遗存有序可循之汝窑未及百件,几乎皆为博物馆典藏,私人收藏仅余4件。另外见有窑址出土物,但几乎为废弃之残件破片。相较之下,成化官瓷数量却多达6倍以上。

  宋朝以降,汝窑稀若晨星,其器殊不易得。汝窑为魁,时至今日它仍被视作中国瓷匠至臻技艺的诠释。
 

  长久以来,西方对汝窑茫无所知,直至约1935年中国政府借出汝窑10件,陈列于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欧洲人才初见神秘佳器之貌。艾弗瑞·克拉克伉俪旧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部有细小芝麻钉痕迹三枚。细观笔洗外壁,有一两处凹陷针,这个酒窝型的凹陷并不是一种缺陷。当釉比较厚的时候,釉料与胎体拉扯产生的牵引力会导致这种凹陷的出现,被称为瓷器中的“美人痣”。此件笔洗,形拟葵花,近于同朝宋漆之貌,而葵花式器于汝窑中却如凤毛麟角。

 南宋高宗(1127—1162在位)迁都临安,外患交迫,汝窑定窑同告陷没,内廷欠乏佳瓷,高宗遂于杭州新设官窑,试图再造大宋荣光。

 汝窑是北宋末期的御用官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因地处汝州而得名。北宋自真宗朝以后,百年无事,经济繁荣,皇室的文艺情趣也随之登上中国历史最高峰,不再看重富贵张扬之物,转而追求温润内敛。当时宫中多用定州白瓷,好的白瓷雕刻繁复,光芒耀眼,却被皇帝认为“不堪用”,于是令汝州制作青瓷。汝窑的烧制始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烧造年期或只廿载,至明之时,已有“绝难得”之叹。

  汝窑之美,重在其釉。其釉色素雅不艳,含蓄实华,一如宋时画家绘山水重云氤之美,可见淡蓝乳青无纹,亦有晶莹透亮,青翠泛蓝,细纹遍布。有言其釉接近“天青雨过时”之色,又传玛瑙末(一种硅酸物质,叫二氧化硅)为油,于是出来的釉色温润如玉。近日颇受热议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之釉色如凝脂,天青犹翠,釉面油亮,细披冰裂开片纹,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窑之典范。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