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型数据库属于探索性成果,出现早,历时长。基本特点是数据库数量较多,但各库通常只有一种数据类型,或为目录库,或为影像库,或为录文库,或为其他小主题资料库。各数据库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功能较弱。在服务方面,多为仅供私人或机构内部使用的单机版,较少提供共享。
在众多单一型数据库中,存在一些基于少数遗书的成果,如国家图书馆创建的“中国国内散藏敦煌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台湾成功大学基于《王梵志诗》《老子化胡经》等个别遗书全文录文创建的数据库等。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小主题的成果,如上海师范大学方广锠教授个人创建的“诸经起讫”、“英国敦煌遗书人名索引”,以及兰州大学笹川良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敦煌文献中的佛教人物数据库系统”等。在以上这类数据库中,不乏有Excel表格形式。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等,是异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00年发现于甘肃敦煌,随后流散于海内外多处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研究遗书主要依赖经过整理刊布的再生遗书资料,但这些资料与遗书原件一样内容庞杂,卷帙浩繁,查阅不易,因此资料需求一直得不到有效满足。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学者开始试探利用计算机处理遗书信息,遗书整理研究工作开启了新的模式,进入了高效的数字化时代。
自那时起,遗书数字化已走过了30余年历程,其间涌现出许多数据库产品和理论成果。各数据库按其数据类型及操作功能,可笼统分为单一型、复合型和智能型三种。尽管三种数据库中各单项成果的出现并非严格遵循时间次序,但每种类型的形成都与遗书数字化的演进步伐相对应,前后连缀可以从一个侧面呈现遗书数字化的演进历史。
1988年,台湾地区相关研究机构开始对所藏遗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数据存入CD库。这大概是敦煌遗书最早的数字影像。不过由于该研究院藏品数量非常有限,相关成果又未向外公布,其作用微乎其微。
敦煌研究院于1995—1999年实施的院级课题“敦煌遗书数据库”,是单一型数据库中的翘楚。该库实为《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一书的电子版。初期仅著录原北京图书馆及英、法两国所藏约2万号遗书的目录,后期又补录了俄、日两国所藏及海内外散藏遗书的目录。相关字段包括藏地、编号(卷号)、题名、分类、题记等多项。程序中起初预设了影像选项,后来并未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