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是宋高宗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之后,“袭故京遗制”建立的皇家青瓷窑场。南宋官窑因时间先后,又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油(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
由于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有着系统的传承关系,南宋官窑最初是承袭了北宋官窑的烧造方法,瓷土、釉材都按照北宋官窑的标准来选取。南宋政权稳定后,又吸收了龙泉窑薄胎厚釉的经验和方法,烧制出来“聚沫攒珠”、“紫口铁足”的南宋官窑。因此,一部分宋代官窑是很难区分北宋南宋的。
两宋官窑的很多器型是仿商周青铜器,用于皇室祭祀。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还有一些文房用具之类。
北宋官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置的专门生产皇家青瓷的窑场。南宋人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宋徽宗年号)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宋代的汴京城遗址,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已经深埋河底,因此,北宋官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