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山东黄岛土山屯汉墓发掘70多座墓葬

发布时间:2017-11-22 人气:

  印章揭开汉代县令身世

  今年盛夏,参与土山屯汉墓群考古发掘的10多名队员,时常因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忘记了酷暑。其中最让考古人员兴奋难忘的,是一座堂邑令贵族墓葬。

  “许多墓葬发掘,虽然有文物确定了大约的时代,但很难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这次却让我们大开眼界,一些罕见的文物,让所有考古人员惊叹不已。带有铭文的器物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世。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介绍,随着对这座墓葬的深入考古发掘,一个生活在2000年前的贵族子弟慢慢“复活”。而揭开此人身世的,正是墓葬内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多份公文,三枚印章,还有签有名字的备用木制 “名片”(即后来的“名帖”),这些文物准确透露出了墓主人的身份。

  根据出土文物发现,这名贵族子弟的年龄40多岁,可能出生于现在的黄岛区祝家庄,曾在南京辖区“堂邑”当县令,因常年患有背疾,病世后归葬故里,并以江浙一带的特殊葬俗下葬。考古专家初步考证,墓主人应当身处公元前后的西汉晚期,此处墓群应为两汉时期的一处刘姓贵族墓地,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城”,应位于墓地以北4公里处的祝家庄遗址,该遗址可能为西汉中晚期的一处侯国所在地。而这个县令随身入葬的大量器物,让考古人员非常震惊。


 一段深埋地下2000年的历史真相,随着一座座大墓的发掘重见天日;一个汉代堂邑县令的神秘身份,随着罕见木牍和印章的出土,被慢慢揭开神秘面纱……从去年开始,为了配合建设施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黄岛区内土山屯汉代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给考古人不断带来惊喜。尤其是今年3月开始至今,发掘70多座墓葬,共出土1000多件珍贵文物,像公文木牍等文物还是首次发现。还有发掘的数座琅琊墩式封土大墓更为罕见,其墓葬形制和葬制、葬俗特殊的战国晚期至汉代古墓葬,对研究墩式封土大墓的演变发展和传播路径等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南北文化交流和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资料。

  汉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

  黄岛区依山面海,曾以琅琊郡、琅琊港、琅琊台而闻名于世,是“琅琊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和传承地。土山屯墓群,是黄岛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开始,为了配合项目施工,这处深埋于地下2000年之久的汉代墓葬,终于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重见天日。

  解密一座满覆封土的古墓,一种迫切探寻神秘背后的意愿,让所有考古队员兴奋不已。为了弄清一段历史真相,考古人员对这里的每一座墓葬,都非常认真细致,哪怕每块古碎砖瓦片,都不会放过对历史真相的“考问”。考古发掘期间,早报记者曾先后多次来到考古现场进行探访,感受这次考古发掘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为青岛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内涵。诸多新发现的“历史印迹”,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成为青岛又一张文化名片。在发掘现场,大大小小的墓葬分布在一座小丘陵之上,面朝大海,环境非常优越,可见古人选择墓地十分讲究。

  “去年以来,先后两次共发掘古代墓葬170多座,其中汉代墓葬就有140多座。”土山屯墓群考古队执行领队彭峪介绍,土山屯墓群的墓葬形制主要为“墩式封土墓”,汉代时期这种墓葬类型主要流行于鲁东南沿海及江浙地区,主要随葬器物原始青瓷器也与江浙地区类似,这与山东其他地区的墓葬出土文物并不相同。经过半年多不断发掘,已出土珍贵文物近千件。其中包括形制多样的铜镜、毛笔写就的玉章、保存完好的毛笔、便服纱帽,还有铺在棺底、镶有金丝纹饰、有着类似金缕玉衣功能的“玉席”,以及大量原始的青瓷器、玉器和漆器碎片。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