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鱼,俗称的娃娃鱼,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地区河溪中广有分布,因叫声似婴儿啼哭而被称为“人鱼”。
一条鲵鱼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甘肃武山县傅家门出土的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鲵鱼纹彩陶瓶上。鲵鱼绘于瓶身通体,身子蜷曲,尾巴上翘,人面双眼圆睁,嘴巴宽阔,颌下有须,腹部肥大,前两肢张开,饰网状。
而另一个甘肃礼县石沟坪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变体鲵鱼纹彩陶瓶上,陶瓶上肩部绘双鱼纹,中部两边绘有变体鲵鱼纹。
鲵鱼纹出现在彩陶上,是先民们对自然界生物的直接反映,两只彩陶瓶上的鲵鱼从具象到变体,增加了其神秘感。
“纹饰的拟人化处理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所处环境的认知,也可能代表了当时氏族部落的某种符号化的图腾崇拜。”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志强介绍。
蛙纹、鸟纹、犬、羊、鹿等动物纹,旋涡纹、水波纹、圆圈纹、锯齿纹、网格纹、弧线纹、三角纹等几何纹,以及神人纹等神秘符号……展览中,彩陶上丰富各异的纹饰,让欣赏的观众啧啧称赞。
古老、绚丽的彩陶艺术是华夏民族的伟大创造。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
甘肃彩陶文化延续发展了5000多年,经历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沙井文化等阶段,形成了其独立的彩陶文化体系和完整的发展史。
考古发现的彩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器型丰富、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极具艺术性。其中尤以马家窑彩陶最为闻名,代表着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高峰,也让其在世界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被公认为世界“彩陶之冠”。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