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生肖纪年法也为中国人所熟知,即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代表不同年份。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末年至秦代墓葬发掘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就曾出现过将地支与生肖对应的内容,除个别略有出入外,大多与今相同。
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在距今9000年之前的贾湖遗址中,就曾出现过很多猪骨陪葬,经人类学家的研究,这表明当时已经开始驯化猪,这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能量和充足的食品来源。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促进了人类体制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在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也曾出土过一件通高11.7厘米、口宽17.5~21.7厘米的夹炭黑陶钵。这件陶钵是一种盛器,呈圆角方形、平底,特别是在这件1977年出土的陶钵上,器表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长嘴、瘦腿、略微下垂的腹部,脊背上鬃毛好似钢针,眼神温顺,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这件文物也成为中国人驯化猪的证据。
在陶器中,考古发现有较大量的猪纹钵、猪形罐等器物。1993年,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出土了一组9件距今6000年左右的猪形陶罐,这些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文物,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陶罐的口设在猪的背部,既实用,又美观。
除陶器以外,在青铜器上也有很多猪的形象。上海博物馆所藏商代晚期青铜猪卣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猪首双耳向上竖起,鼻子向下略卷起,有两个鼻孔,嘴部狭长,两边角上咧。虽然器盖已经缺失,但此青铜猪卣腹下设有四个蹄足,蹄端各朝前方。颈部两侧置如意头形桥钮。其腹部满饰精致的云纹,并由婉转流畅的羽状纹勾勒。
1981年,湖南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猪尊同样非常精美。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猪口两侧有獠牙,猪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猪背部有椭圆形孔,为酒的出入口。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盖上有凤鸟,既是装饰,又是捉手。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猪首饰有云雷纹,盖面、颈部、腹部以及臀下部均饰有鳞片纹,这是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装饰。
2000年,山西侯马晋侯墓地113号墓也出土一件猪尊,猪体硕壮,吻部略上翘,嘴角出獠牙,双耳斜耸,背脊有鬃一道,尾上卷。盖沿有目雷纹一周,器腹两侧饰圆突的火纹,外有平凸的变形兽纹。
从汉代至南北朝,玉握猪也是墓葬中较多出土的文物。玉握猪,也称玉豕、玉豚,握猪呈方形柱状,背部浑圆,腹部平直,一端稍尖为头,身上刻有数条凹线纹,分别表示出猪褶皱的嘴、耳朵、四肢等,寥寥几刀,造型生动。
还有一类猪形文物是猪首人身俑。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猪首人身俑,俑高77厘米。此件生肖俑形象逼真,猪首为头,着文官对襟服饰,长袍及脚踝处,衣纹流畅,彩绘精致。
在扬州地区,唐代墓葬里也出土过生肖俑。据介绍,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发掘出土过一套十二生肖唐青瓷生肖首人身俑,这也是扬州地区唯一发现的如此完整的全套生肖瓷俑。其中猪生肖俑呈端坐状,头为猪的形象,身子则为人形,双手在身体前交握,颇有威严。此套生肖瓷俑保存完整,且这座墓葬被盗程度比较低,陪葬品的摆布比较清楚。
猪,古称“豕”,为六畜之首,汉字中,“家”下边就是“豕”字,这也说明在古人眼里,家中有猪方能称“家”,可见猪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在十二生肖中,“猪”是最后一只动物,与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对应。关于“亥”与“猪”相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根据动物活动时间来确定,还有一种说法是与星辰崇拜有关。
因此,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一直被幻化为驱邪化吉、招财送宝的吉祥形象,在古代文物中,以生肖动物猪为造型或饰以生肖猪图案的文物艺术品同样丰富多彩、形态各异,长期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
最为著名的是圆明园猪首铜像,这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这12件兽首原摆放于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的海晏堂,分别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是当时圆明园最为壮观、神奇的景观之一。
真实金属探测器生产厂家|真实好用的黄金探测仪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