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中晚期的竹简2388枚,内容为先秦典籍,主要是儒家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尚书》和一些类似于《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尚书》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为研究上古史最重要的依据。而在清华简中发现的多篇《尚书》,都是秦火以前的写本,其中有些篇如《金縢》、《康诰》等,文句与传世本多有差异,甚至有的篇题也不相同。或虽见于传世本,但后者是伪古文。学术意义十分重大。编年体史书所记史事上自周初,下迄战国,对研究两周历史有重要意义。
楚国是两周时期南方最为重要的诸侯国,经过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的楚国楚文化简牍竹书。其中湖北竹简的发现集中在江陵和荆门地区,出土楚简数量最多。
楚国是两周时期南方最为重要的诸侯国,经过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的楚国楚文化简牍竹书。其中湖北竹简的发现集中在江陵和荆门地区,出土楚简数量最多。
1993年,荆门郭店M1出土竹简804枚,存13000余字,内容为先秦典籍,其中涉及儒家、道家学说的佚籍有《语丛》四种,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种抄本,丙本同抄佚籍《太一生水》,系对《老子》哲学之核心思想的精详阐述;儒家著作包括《缁衣》、《穷达以时》、《五行》、《鲁穆公问子思》、《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情》和《六德》等数种佚籍。《缁衣》与今本不同,《穷达以时》近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及《说苑·杂言》,《五行》又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乃《荀子·非十二子》指斥为思孟五行学说。这些文献珍异非常,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具有特殊价值。
1994年,上海博物馆自香港够藏战国楚简1200余枚,存35000余字,部分材料已经发表,这批竹简似亦出于荆门地区,内容涉及约百余种先秦典籍,包括儒、道、兵、杂各家,如《易经》、《子羔》、《容成氏》、《缁衣》、《性情》、《孔子闲居》、《彭祖》、《礼乐》、《曾子》、《武王践祚》、《赋》、《子路》、《恒先》、《曹沫之陈》、《夫子答史籀问》、《四帝二王》、《曾子立笑》、《颜渊》、《乐书》等,多为古佚籍。除个别典籍为今本的不同传本之外,《易经》为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抄本,《子羔》篇有关孔子论《诗》的内容是先秦《诗》学的重要著作,对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探讨《诗》义、《诗序》的形成、《诗》教的作用等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65年,江陵望山M1出土竹简207枚,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
1966年,望山M2又出竹简66枚,内容为遣策,涉及器物名称达320种之多,许多不见文献记载,所记器物排列有序,与出土实物对观也基本复合,颇便考订随葬器物名称。
1987年,江陵秦家嘴M1、M13和M99分别出土竹简7枚、18枚、16枚,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司法文书和遣策,司法文书简中自书篇题的有《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狱》四种,此外还出土竹牍1枚,亦賵方之属。
1965年,江陵望山M1出土竹简207枚,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
1966年,望山M2又出竹简66枚,内容为遣策,涉及器物名称达320种之多,许多不见文献记载,所记器物排列有序,与出土实物对观也基本复合,颇便考订随葬器物名称。
1987年,江陵秦家嘴M1、M13和M99分别出土竹简7枚、18枚、16枚,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司法文书和遣策,司法文书简中自书篇题的有《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狱》四种,此外还出土竹牍1枚,亦賵方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