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2-17 浏览次数:
古代泥金书写始于唐代,泥金书写纸质讲究使用瓷青纸,金字与瓷青纸形成强烈色差,给人一种金烁流光的灿烂感。瓷青纸,桑皮纸用靛蓝均匀染成。泥金写经文,通常书于装裱好的册页、手卷之上,这利于枕腕平稳地书写,避免在装裱中损伤浮于底表的泥金。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用泥金书写于瓷青纸上,装裱方式为经折装式。其循皇家写经之制度,即篇首绘开篇佛像,篇尾绘韦陀像。篇首诸佛像跟本尊经文,后面是各自护法。篇首的牌位祝语:“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篇尾牌位的牌记即:“大明国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书写金字金刚经,永乐十二年三月吉日谨题”。
此幅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在用色、构图、做工上都具有明初唐卡特色。全幅唐卡以墨绿江绸为底,绣以红阎摩敌,红绿对比强烈,色彩浓郁沉稳。整幅使用大量金线、五彩及退晕色丝线绣成,并用金线勾勒轮廓,反映了明代早期高超的染色技术以及明初江南卓越的养蚕和缫丝技术。
依据几件存世郑和刻本、泥金写经的笔迹来推论,此经结尾牌位牌记为郑和的书法真迹,与郑和的另一件泥金写经卷《妙法莲华经》(国家一级文物,浙江平湖博物馆藏)同为仅存于世的郑和珍遗,为唯一流传民间的郑和书法作品。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为存世最早的有“皇家牌位”的泥金写经,也是将释、道经文和真言同书于一册上的作品,此经堪为中国佛、道教史上的瑰宝。
唐卡的构图繁而有序、线条流畅,无论是画面中心的红阎摩敌或上下方之尊神及天女,乃至跃动的火焰纹及曼妙的卷西番莲纹,都展现了明初高超的刺绣水平。以规整的平套针法表现人体及色块,使得整个绣面看上去别具古韵。以晕色丝线绣成圆圈状来表现人体的肌肉和高光,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这件与西藏拉萨大昭寺所藏的两件同为“大明永乐年施”款的唐卡特点相同,显示其为同一地所生产,是明代宫廷特制对西藏寺庙的赏赐。
下一篇:古蜀菁华——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