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诠释数据立体美

发布日期:2017-09-29 浏览次数:

新时代的考古学不再局限在学术“象牙塔”中,而是主动走向公众,与人们切实的社会生活接轨。正是这种融入社会大众的需求,要求考古学必须紧跟科技的步伐。考古学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简洁明朗地解释考古学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增强了考古信息的可读性,为大众理解考古信息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逼真还原不可再生的遗迹遗物,把丰富的文明遗迹和深远的文化积淀再现于虚拟世界中,让文化遗产近在眼前,同时实现了实物遗存最强化的保护和最优化的展示。

如今,一地一处馆藏品的被动观赏模式已无法满足博物馆观众的需求,人们对全球文化遗产的传承、科普教育以及研讨交流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沉浸式博物馆构想。2015年12月22日,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首度亮相。

2012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固原须弥山石窟进行田野调查。圆光寺区45、46号窟所在的须弥山东南麓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石质疏松,常年的风力和雨水侵蚀,令石窟极易风化剥落。因此,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领衔开发了一套计算机软件,这套软件可以利用多角度的照片提取石窟的“特征点”,进而生成逼真的三维模型,这就是“基于多图像的三维重构系统”。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数据采集,在适当的光线条件下,使用数码照相机多角度拍摄照片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接下来使用软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重建。这样做,不触碰石窟,就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成功改变了遗迹退化的不可逆转性,所谓精确的记录就是对遗迹最好的保存。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tc290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