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图释文》,吕大临著。以四声隶字,间有音释。此外字典类还有王楚《钟鼎篆韵》以及薛尚功的《重广钟鼎篆韵》等书。
《博古图录》,又称《宣和博古图》,北宋王黼编纂,30卷,该书收录当时朝廷内府所收诸器。全书收铜器20类,铜器839,其中杂器40,铜镜113。每器均有器形图与铭文,兼记大小、容量、重量,并附有考释。该书收录了宋代很多出土的铜器,是宋代铜器著录的集成之作。宋刻本今已不存,现存为后世翻刻本。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图录》,南宋薛尚功著,20卷。该书收511件青铜器铭文,收录了大多数宋代所能见到的彝器款识。按器物年代、器类排列。该书石刻宋拓本现仅存残页,目前有中华书局采纳于省吾择优配套影印的明代朱刻本出版发行。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图录》,南宋薛尚功著,20卷。该书收511件青铜器铭文,收录了大多数宋代所能见到的彝器款识。按器物年代、器类排列。该书石刻宋拓本现仅存残页,目前有中华书局采纳于省吾择优配套影印的明代朱刻本出版发行。
《金石录》,宋赵明诚著,30卷。该书为赵明诚与李清照合著,全书仿照欧阳修《集古录》形式,前10卷为铜器铭文与石刻目录,后20卷是对部分古器物、碑刻所作的502条题跋。该书成书于宣和末年,南宋时有刻本传世,明代时宋本已经罕见。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宋刊龙舒郡斋本,该书因赵氏治学严谨,精于鉴别,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金石学家收集了大量的青铜器资料,将其著录成书,对于今天的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其次,宋代学者治学严谨,编排体例较为科学,记载详尽,大大增加了著录的史料价值。此外,宋代学者对于青铜器的定名贡献较大,尽管有一些定名囿于当时的研究水平缺乏科学性,但是宋人对于青铜器纹饰所定之名,很多至今仍为研究者所沿用。
两宋时期,金石学大兴,出现了一大批金石学图录,比较重要的有《考古图》、《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图录》、《啸堂集古录》、《金石录》、《考古图释文》等,对于后世研究有重要意义。
《考古图》,北宋吕大临著,该书收铜、玉器共224件,其中商周铜器148件,秦汉铜器63件。每器均绘有图,并摹有铭文,记大小、容量、重量等。注明已知的出土地及藏家。其解说还收有当时名家意见,收录器物内容较齐全,其形式后世颇为仿效。原书现已不得见,有《四库全书》本。
宋代以后,元明两代在青铜器研究方面走向低潮。显著的青铜器著录与研究性著作已经不见,因当时士人商贾对于金石仍有兴趣,两宋时期的著作如《考古图》、《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在当时得到数次重刊。
《啸堂集古录》,宋王俅著,两卷。全书收器345件,有青铜器和杂器、印章等。该书只作释文,未附考证。该书成书于《宣和博古图》之后,约在淳熙三年之前,现中华书局有影印本出版。
《考古图》,北宋吕大临著,该书收铜、玉器共224件,其中商周铜器148件,秦汉铜器63件。每器均绘有图,并摹有铭文,记大小、容量、重量等。注明已知的出土地及藏家。其解说还收有当时名家意见,收录器物内容较齐全,其形式后世颇为仿效。原书现已不得见,有《四库全书》本。
宋代以后,元明两代在青铜器研究方面走向低潮。显著的青铜器著录与研究性著作已经不见,因当时士人商贾对于金石仍有兴趣,两宋时期的著作如《考古图》、《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在当时得到数次重刊。
《啸堂集古录》,宋王俅著,两卷。全书收器345件,有青铜器和杂器、印章等。该书只作释文,未附考证。该书成书于《宣和博古图》之后,约在淳熙三年之前,现中华书局有影印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