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农田灌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地表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引流地表水直接灌溉。否则就要凿井引水灌溉。早在龙山文化早期,水井已经出现。
地下水如果埋藏较深的话,则需要从水面较深的水井中提水,这就需要提水工具。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桔槔,到秦汉时期桔槔的使用也很普遍,画像石中有很多它的形象。另外一种提水工具是辘轳,也可称作椟栌。就是一种滑轮,在关中地区比较普遍。
辘轳上有汲水的容器,常见的有尖底瓶和小罐。前者是汲瓶,后者是汲缶。大缶为瓮。汉代还有一种用柳条编织而成的柳斗,也被用作汲水器,而且不易破损。
秦汉时期,除了井灌这种小型灌溉设施外,还兴修了不少大型的水利工程。例如秦朝兴修的秦渠、西汉初年兴修的六辅渠、汉武帝时期兴修的龙首渠等等。
东汉的明器水井,有些附有水槽模型,可见水井在提供饮用水的同时,也具有灌溉农田的功能。安徽寿县发现一处西汉井,井筒由14节陶甃垒成,陶甃与外壁生土间的11厘米空隙中填砂,以涵贮地下水。甃就是陶井圈,砌井的砖也可以称作甃。秦汉时期的井筒除圆形外,还有五角、六角或八角的,井口上的井垣大都呈井字形,还保存着用木框井时所形成的传统。
地下水如果埋藏较深的话,则需要从水面较深的水井中提水,这就需要提水工具。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桔槔,到秦汉时期桔槔的使用也很普遍,画像石中有很多它的形象。另外一种提水工具是辘轳,也可称作椟栌。就是一种滑轮,在关中地区比较普遍。
辘轳上有汲水的容器,常见的有尖底瓶和小罐。前者是汲瓶,后者是汲缶。大缶为瓮。汉代还有一种用柳条编织而成的柳斗,也被用作汲水器,而且不易破损。
秦汉时期,除了井灌这种小型灌溉设施外,还兴修了不少大型的水利工程。例如秦朝兴修的秦渠、西汉初年兴修的六辅渠、汉武帝时期兴修的龙首渠等等。
东汉的明器水井,有些附有水槽模型,可见水井在提供饮用水的同时,也具有灌溉农田的功能。安徽寿县发现一处西汉井,井筒由14节陶甃垒成,陶甃与外壁生土间的11厘米空隙中填砂,以涵贮地下水。甃就是陶井圈,砌井的砖也可以称作甃。秦汉时期的井筒除圆形外,还有五角、六角或八角的,井口上的井垣大都呈井字形,还保存着用木框井时所形成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