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浮屠又称鎏金浮屠,金银器,唐代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唐代,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通高53.5厘米、座宽28.5厘米、刹高23.5厘米。铸造成型,通体鎏金。由宝刹、浮屠、月台、基座组成。浮屠设方形基座。基座上有三层月台。最低月台呈方形,四周边沿有栏杆。栏杆上下段有宝珠、如意云头、葫芦状的装饰物;中间层月台呈四级叠涩,四周亦设栏杆,栏杆四周中部竖立“望柱”二,柱顶有蹲狮;
最上层月台亦为方形,月台侧面各有四个桃形壶门。最上层月台上为铜浮屠,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顶似“攒尖顶”,柱头斗拱、补间人字拱,攀间枋、栏额、蜀柱俱全。当心间设门两扇,门中部有插杠,门外置金刚力士一对。从最底月台到当心间,有左、右台阶,中间以丹墀分隔。浮屠四周亦设栏板,“攒尖顶”上有须弥座,座上有宝刹。宝刹下端有六枚相轮,相轮上置华盖。盖上有十字相交的火焰背光,其上有双轮新月与日轮,刹尖高耸,最上为摩尼珠。原通体鎏金,现多已脱落。
最上层月台亦为方形,月台侧面各有四个桃形壶门。最上层月台上为铜浮屠,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顶似“攒尖顶”,柱头斗拱、补间人字拱,攀间枋、栏额、蜀柱俱全。当心间设门两扇,门中部有插杠,门外置金刚力士一对。从最底月台到当心间,有左、右台阶,中间以丹墀分隔。浮屠四周亦设栏板,“攒尖顶”上有须弥座,座上有宝刹。宝刹下端有六枚相轮,相轮上置华盖。盖上有十字相交的火焰背光,其上有双轮新月与日轮,刹尖高耸,最上为摩尼珠。原通体鎏金,现多已脱落。
浮屠即塔、精舍,模铸成形,平面呈方形,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顶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拢,角垅起翘。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
浮屠亦作浮图,其含义有多种:佛陀、佛教、僧侣或佛塔。此处所指的是佛教建筑形式的“佛塔”,源于印度。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最初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亦作浮图,其含义有多种:佛陀、佛教、僧侣或佛塔。此处所指的是佛教建筑形式的“佛塔”,源于印度。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最初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